2025-03-24

第五屆

客座講座教授

朗宓榭

Conversation on Global Philology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3月24日邀請到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朗宓榭(Michael Lackner)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張谷銘教授,由政大中文系周志煌教授主持舉行「Philology and Esotericism: Global from the Outset or Subject to Globalization?」系列工作坊──「Conversation on Global Philology」。

首先,張谷銘教授先回顧前幾場演講朗宓榭教授的演講,並補充中國在語文學的傳統。綜觀中西語文學的差異,中國在考據學方面,從漢代與宋代的注疏之學相當發達,但在文法方面則沒有文法的專著,儘管朗宓榭發現《文則》對修辭研究的貢獻,但《文則》在中國文學史上並不受到重視。另一方面,儒家對口才相當貶抑,反之西方對口才相當重視,至今美國大學教育中仍強調演講及辯論訓練。

中國文學的特色體現在典故的運用,在詩文、散文中用典,典故來源於歷史故事,考驗讀者的學問,並成為暗語和隱喻,表達政治思想。中西比較之下,文明和語言的接觸,能夠發現各自缺乏的東西,其中又以翻譯最為困難,因為核心概念往往沒有對應的觀念可以直譯,引文雖可以強調相關文句,但翻譯無法像引文一樣忽略困難的文句。懷疑在語文學的體現在《易童子問》、《古文尚書疏證》,這些注疏之作證明經典為偽作,可能與西方一樣有挑戰權威的社會因素,因為對應到西方,新教學者會用天文學來證偽經典的論述,藉此挑戰教會的權威。

歐洲語文學重視經典的解釋與理解,不僅需要語言知識、還要文句的考證。19世紀開始,西方學者的研究重心從聖經轉移到希臘羅馬經典,Science of antiquity不只是理解文獻章句,還全面探討古代歷史,考古學還藉由蒐集文物,現代民族國家概念出現後,歐洲各國的學者開始蒐集民間文學,追溯語言起源,可以對應到當時浪漫主義對中古的興趣。這些語言研究擴展到對其他印歐語系的研究,延伸到內亞、非洲語言,從中發現語言的共通規律,文獻學和語言學的學科界線逐漸清晰。

在中國方面,傅斯年自德國留學歸國,時逢敦煌文獻的發現,讓歐洲關注中國研究,促使傅斯年創立歷史語言研究所,企圖在歷史和語言範圍方面爭取學術話語權,奠定史語所的研究目標。

中西比較之後,中國考證學欠缺對抄本的興趣,在文獻學、考古資料進行改良;中國在多語言研究方面也相當缺乏,反之西方因為的聖經考證重視多語言,中國學者則忽視中國多語言社會的面向,因此要強調語言的演進,對歷史全局的了解方面,不僅要解讀文本,目標應該要重建上古歷史。

與談階段,周志煌教授補充陳寅恪對《馬氏文通》的批評,認為其模仿拉丁語法,對中國文法解讀錯誤。接著,朗宓榭提到口才在西方也有下滑的趨勢,學術界轉向重視寫作,至於典故的運用,朗宓榭認為在西方體現在聖經故事的引用,但不像中國的民間宗教會在籤詩中運用典故,表現出中國民間宗教歷史的重視。歐洲多語言環境影響了翻譯學的發展,但現代白話翻譯相較於傳教士翻譯,並不重視注疏,中國對翻譯的重視體現在佛經翻譯對梵文的詮釋。懷疑方面,受到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19世紀開始對聖經、荷馬史詩批評,並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民族主義也影響了考古學的現代性轉變,民族國家的出現促進民族學、人類學的發展,又受到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不過語文學發展成語言學後,忽視了語言的,這方面期望語文學的復興能夠改善。

張谷銘教授回應陳寅恪對《馬氏文通》的批評建立在對語言學印歐語系的理解,認為語言應該先在同語系進行比較,另一方面胡適沒有受到語言學的影響,對《馬氏文通》評價較高,顯示不同學術訓練造成學者對《馬氏文通》評價不一。朗宓榭回應用拉丁文解讀中文文法還受到馬若瑟等傳教士的影響,傳教士中的索引派也重視典故的運用。

提問階段,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尼采在人文主義傳統的作用?張谷銘教授回應尼采的雖為語文學出身,但更關注哲學與文學的貢獻,朗宓榭認為尼采體現了語文學哲學化,他的貢獻在文學批評方面,可能受到現代詮釋學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五四運動是否導致傅斯年忽視蘭克學派中的宗教?張谷銘教授回應傅斯年受到語言學的影響比蘭克學派深,史語所的成立並未排斥宗教,雖然受到五四影響排斥儒家,但不排斥其他宗教。朗宓榭回應神學與經學相當密切,因為研究方法相當類似,兩者可以進行比較研究。第三個問題是關於西方對中國語言學的接受?張谷銘教授回應史語所的研究成果即是中西學術交流的產物,朗宓榭則認為西方較少接觸中國語言學。第四個問題是關於數據分析如何解決文本研究中作者不詳的問題?張谷銘教授回應抄本研究傳統在西方有系統性的研究,資料庫方面可能需要注意到西方抄本研究成果,也許AI訓練能夠幫助。朗宓榭回應資料庫是方便的研究工具但判斷仍需要學者下功夫。

講師介紹

第五屆客座講座教授 – 朗宓榭 Michael Lackner

國籍: 德國 研究領域: 宋明理學、中西文化交流史國政 治思想史 現職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系講座教授 […]

相關影片

朗宓榭

The Evolution of Philology: Its Scope, Concepts, Functions, and Globalization

朗宓榭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hilology in the I Ching

朗宓榭

Global Study of the Analects —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ies of the Analects in European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