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larship

獎學金

為鼓勵國內外優秀碩、博士學生來校交流,本講座設有獎助學金,提供碩士生每月新臺幣3萬元,博士生每月新臺幣5萬元,獎助期限以3-6個月為期;另補助在國外之研究生經濟艙來回機票乙趟,期能以臺灣與亞洲經驗連結國際漢學趨勢,作出具前瞻性的研究。

To encourage domestic and overseas graduate students to come to NCCU to study sinology, the Chair will provide scholarships annually.

  • MA students : NTD 30,000 / month
  • PhD students: NTD 50,000 / month
  • One round economy-class flight ticket for oversea students

 

The award periods: 3 ~ 6 months

申請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研究獎助學金申請辦法

第一條
國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紀念羅家倫先生對本校貢獻,並鼓勵優 秀碩、博士學生來校交流,以臺灣與亞洲經驗連結國際漢學趨勢,做出具前瞻性 的研究,特别設置此項奬助學金。

第二條
獎助領域以國際漢學研究為主,獎助對象為相關學系碩、博士研究生。

第三條
獎助方式及獎助期限如下:
一、 碩士生每月新臺幣 3 萬元;博士生每月新臺幣 5 萬元。
二、 獎助期限最少 3 個月,至多 6 個月。本次公告開放 2025年 9 月至2026年2月(須於9月開始)或 2026 年 2月至2026年7月(須於2月中旬後開始)此兩階段來校研究者申請。獎助期間須在政大做研究。

三、 在國外之研究生,另補助經濟艙來回機票乙趟。

第四條 本次申請截止日期為 2025年 05 月 15 日,申請者須檢附下列文件(申請格式請見最新消息之獎學金公告):
一、 申請表(須註明研究領域)
二、 中文或英文研究計畫(2000 字為限)
三、 簡歷表(包含著作目錄)
四、 在學證明及成績單 
五、 推薦信二封
六、 本校指導老師同意函

第五條 獲獎人權義如下:
一、 在臺研究期間須有本校教師擔任指導老師
二、 須參加本校安排之各項學術研究活動,並參與政大國際漢學專班課程
三、 受領獎學金期間,不得接受臺灣其他單位補助
四、 須於期滿前參與工作坊,發表研究成果,並繳交執行報告
五、 出版著作須註明獲此獎,並同意本校用於展示及相關教育推廣

 

※申請方式(請務必遵照此格式):請將各文件分開,並依下表方式命名,以 PDF檔方式一同寄至 sinologynccu@gmail.com

  1. 申請表_姓名
  2. 研究計畫_姓名
  3. 簡歷表_姓名
  4. 在學證明及成績單_姓名
  5. 推薦信一_姓名
  6. 推薦信二_姓名
  7. 本校指導老師同意函_姓名

申請常見問題 Application Q&A

Q1:推薦函是否有格式或寄送要求?  

Is there a particular format that the NCCU advisor consent letter or recommendation letter needs to follow?

A1:推薦信和指導同意函,形式不拘,但須能清楚看出哪位老師同意指導/推薦哪位學生。同意函及推薦信可由老師本人或學生寄送,但若由學生統一寄送,上面需有老師親筆簽名(電子簽名可)以示正本。

There is no particular format for the NCCU advisor consent letter or recommendation letter. However, it must be clear which teacher has agreed to instruct/recommend which student. The NCCU advisor consent letter or recommendation letter can be sent by the teacher or applicant. The consent letter or recommendation letters must be signed by NCCU teacher or recommenders themself, if those letters are sent by applicant.  (electronic signature is acceptable)

 

Q2:字數2000字包含註腳及參考資料嗎?

Does the word limit of 2000 words apply to English proposal as well? Are footnotes and bibliography excluded in the word count?

A2:註腳及參考資料不包含在2000字內,字數限制同時適用中英文研究計畫。

Footnotes and reference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2000-word limit, and the word count restriction applies to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search plans.

 

Q3:我該如何尋找政大指導老師?

How to acquire an advisor letter from NCCU teacher?

A3:請至本校官網教學單位尋找與您研究領域相關的教師,並自行與其聯絡,取得其同意。

You can find potentially suitable advisors from NCCU faculty and contact them directly to ask for their consent.

 

Q4:我即將畢業了,是否符合資格?

I am about to graduate this year. May I be eligible to apply for this scholarship?

A4:獎學金受領期間仍需為在學學生,如果您今年即將畢業,且接下來不會再有學生身分,則不符申請資格。如果您來臺灣時具備學生身分(例如攻讀博士學位),您可以申請這項獎學金。

The scholarship recipient should be a student during the award period. If you will graduate this year and will not be a student anymore, it is not okay for you to apply for the scholarship. However, if you will still be a student when you come to Taiwan (ex. pursuing PhD next year), you can apply for this scholarship.

研究獎助學金得主名單

(註:有來台研究並領取獎學金之學生)

屆數姓名學籍國籍學校研究學門研究計畫題目
洪敬清馬來西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明代開國故事(英烈傳)的出版歷程與江南書坊主之關係
費昭美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宗教Buxu 步虛 Hymns and Poetry in the Tang 唐 and Song宋
凱開心以色列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宗教Tibetan Buddhist Group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Urban sphere – The Case of Taiwan
鄧觀傑馬來西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華文現代派的旅行與變貌:以上海、香港及新馬為中心
松葉隼日本日本一橋大學歷史近代交通形成與臺灣社會
侯家榆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日治臺灣漢醫論述中的癲狂、精神疾病與心
徐維里台灣/美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清以降靈隱寺志研究
曹育愷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醫療化國族: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的手淫、女性與衰弱
朱昕辰中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關於「情色」觀念的歷史考察:一九九〇年代華語性論述的建構
郭楓中國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重塑邊疆」:民國媒體及文化想像中的「西北」(1931-1945)
劉瑜中國

美國加州大學

聖塔芭芭拉分校

歷史權利與權力:抗戰前國民政府時期的憲法言說与憲政運動,1928-1937
纳敏德國荷蘭University of Utrecht人文地理轉移邊界:阿佤山區的少數民族、自治領土和主權國家(中國-緬甸) Shifting Borders: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Territories, and Sovereign
States in the Wa Hills (China – Myanmar)
沙瑪雅俄羅斯德國University Trier民族臺灣認同的本質和含義
石愛潔中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海錯」與「水產」:晚清民國關於水生生物的知識轉型與產業養殖—以產珠貝類為中心
劉心如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日東烈婦的塑造與昇華:十九世紀晚期日本鄭成功(1624-1662)母親之死的敘事與圖像
盧梓滿香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近代廣東人群的忠奸抉擇
顧頡鋒德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在僧團指導與居士治理之間:台灣淨宗學會的地方網路與組織結構
黎秉一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多與一:近代中國的「五教」論述與宗教共同體想像(1895-1949)
博康文德國Leipzig University哲學Li Zehou’s (李澤厚) Materialist Perspective on the Genesis of Humanness 人性
杜賽男中國國立政治大學思想史晚清報刊中的「算術」、「分科」與「科學」——以符號學觀點建構近代教育觀
王琬葶台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登山路、技術影像與原住民:關於台灣「蕃界」的文學與影像
曲洋中國哈佛大學文學五四運動的意外遺產:羅家倫、糜文開與“印度研究社”
張業祥馬來西亞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唐代「天象示警」的政治功能與實踐
黃國華馬來西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南方之跨域想像——中、臺、新馬華文報刊的「南洋」論述與敘事(1920-1949)
褚珏然香港澳洲雪梨大學歷史國用儒學:台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新加坡推廣「亞洲價值觀」之公民教育比較研究
欒楚翹中國日本東京大學歷史1966 年日中友好團體的分裂——以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的立場為中心
高曉宇中國芝加哥大學社會銅錢帝國:十九世紀的英國全球貿易、私鑄銅錢和中國貨幣
Kaho (Shang) Yasuda日本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歷史Soldiering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aiwanese Mobilizations in the Japanese and U.S. Empires, 1930s-1970s

偉韜

Karel Jõeleht

愛沙尼亞Tallinn University哲學Zhang Shenfu and Mou Zongs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s of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王晟旭

WANG Sheng-xu

中國愛知大學文學同生共死下文學的漂泊與越境:《雙照樓詩詞稿》在台灣的傳播與影響(1940-1945)

沈昆賢

SHEN Kun-xian

台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文學

隨身玩意:民主化台灣的新興科技與媒體環境,1979-2001

Minor Gadget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Media Environments in Democratizing Taiwan, 1979-2001

唐赫男

TANG He-nan

中國愛丁堡大學文學

製造「小國民」:近代中國理想兒童公民的視覺表征與大眾文化,1912-1937

Making “Little Citizens”: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Ideal Child Citizens and Mass Media in Modern China, 1912-1937

陳志豪

TAN Chee-how

馬來西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戲以載道:「通俗教育研究會」的戲劇改良與道德革命(1913-1928)

陳珮君

CHEN Pei-chun

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歷史建構/復興「中華」文化:臺灣中國文學系的建置與衍生(1945-1987)

黃煒騁

HUANG Wei-cheng

中國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歷史Crania Networks: Race Science and Chinese Humanities 1928–1985

廖彥豪

LIAO Yen-hao

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歷史東亞冷戰與台灣戰後經建體制轉型:加速經濟發展計畫與工業用地政策(1960-1973)

鄭涵

ZHENG Han

中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中國西南清水江流域展留苗族謝土地儀式探究

余以澄

YU I-cheng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

現代戰爭與環境政治:內戰與抗戰震盪下的江西復興

Modern War and Environmental Politics: Jiangxi’s Resurgence under the Shock of Civil War and Anti-Japanese War

李昌熙

LEE Chang-hee

韓國韓國高麗大學宗教

刊經都監佛典諺解書的翻譯學研究

A Translation Studies Approach to the Ŏnhaeb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Produced by the Kan’gyŏng Togam

林安怡

LAM On-i

中國英國劍橋大學歷史

紅線交錯:旅華日本共產主義者與中日關係,1921-1972

Entangled Red Threads: Japanese Communist Sojourners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1921-1972)

索妃

Wybieralska Zofia Anna

波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Wang Chongyang’s (1112-1170) “philosophy of self-transform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meaning

常曉婕

CHANG Xiao-jie

中國德國海德堡大學文學Nonsense as Transcultural Poetics: Decoding Nonsense Poetry by the Hong Kong Poet Yam Gong

陳主榮

Ezra Tandela

印尼美國哈佛大學文學從台灣思考東亞:戰後學術界與文學創作中的「漢字文化圈」建構為例

黃議萱

HUANG Yi-xuan

中國英國愛丁堡大學文學

扮裝與反叛:半世紀香港電影中的女性男裝現象與身份重構

Gender Reimagined: Female Cross-Dressing in Hong Kong Cinema from (1950-2000)

楊超

YANG Chao

中國比利時根特大學社會文化屏幕文化、國家話語與離散認同:華語受眾的身份協商實踐

靳文鑫

JIN Wen-xin

中國法國威尼斯大學—新索邦大學(巴黎第三大學)文學

抒情主義的覺醒與主體性的再生:美國懺悔詩與中國當代詩歌自白的跨文化遭遇(1984-)

Lyricism Awaken and Subjectivity Reborn: the Transcultural Encounter of American Confessional Poetr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ic Confession(1984-)

鄭田靖

TEH Tian-jing

馬來西亞美國南加州大學文學

俯潛亞際歷史的消逝:戰後東亞文學與影像媒介的「跨海岸」敘事與「弱勢島嶼」生態詩學

Diving into the Disappearance of Inter-Asian Histories: Transcoastal Storytelling and the Ecopoetics of Minor Islands in Postwar East Asian Literature and Cinematic Media

請用電腦或平板開啟本頁面瀏覽名單。

獎學金 最新消息

獎學金公告

第六屆羅家倫國際漢學研究獎助學金 獲獎名單 List of 2025 Lo Chia-Luen International Sinology Scholarship Recipients

2025 年 7 月 22 日

獎學金公告

2025年國立政治大學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研究獎助學金 2025 Lo Chia-luen International Sinology Scholarship,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2025 年 3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