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 麥大維論杜甫其人其詩
日期 : 2022-12-19 單位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本學期邀請英國劍橋大學漢學名譽教授,同時也是本講座第二屆名譽講座教授的麥大維(David McMullen)來臺進行演講,其以「一個英國人看杜甫其人其詩」為講題,展開精采的演說。12月16日於羅家倫講堂,由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楊瑞松主持。麥大維為世界知名唐史研究專家,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1924-2018)曾為他的門下學生。
演講開始由校長李蔡彥頒發聘書、致送禮物及致詞,於致詞中表示本校致力推動漢學的學術發展,期望廣邀世界各地的著名漢學研究者,藉以凝聚臺灣國際漢學的力量,在此代表學校歡迎麥教授蒞臨演講。
麥大維先感謝本校的邀請,並分享曾在臺學習中文的趣事。他憶述在60年代首次來臺時,居住在建國南路的一間日式房子裡,早上到臺大中文系旁聽課程,晚間則在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研習中文。稍後當其準備離臺之際,有人邀請他作演講,然而自己卻覺得國語不佳,向對方說「結結巴巴,詞不達意」。
接著麥大維切入正題,本次講座以杜甫(712-770)的一生及其詩作,期望引起聽眾的興趣。他從自身成長背景講起,其生於二次大戰前的倫敦,家族包括父親14人曾參與戰爭,其中4人投身太平洋戰爭。二戰結束後,他因服兵役,而1958至59年前往香港,在這期間使用美國空軍的課程,來學習國語,他猶記起第4課有一首唐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繼而他服役完結後,返回英國入讀劍橋大學,由原先研習地中海、希臘文明等,轉向鑽研漢學文化。之後在攻讀博士時,即以8世紀中葉文學批評、古文運動為研究領域。逐漸地他對杜甫產生研究的興趣,因其的內心世界,富含相當複雜、充分自嘲的表現。
麥大維先後發表五至六篇相關杜甫的論著,並提出杜氏運用自身的文學素養,來增添其極為繁雜的自我意識。在杜甫詩作中有三種不同的題材,一是輔佐皇帝的儒家理想;二是「為農」的意向;三是對賦詩的深嗜篤好,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麥大維深入地分享了對杜甫詩的研究。
講座結尾楊瑞松代表本講座,贈予刻有本講座第一屆名譽講座教授余英時(1930-2021)為本講座題字的鋼筆給麥大維,以表謝意。本場活動也在溫馨氣氛中,畫下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