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第四屆

客座講座教授

藍弘岳

去中國化思潮在日本:從本居宣長到福澤諭吉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11月3日由講座辦公室主任林遠澤主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亦是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藍弘岳,展開「全球史與日本思想史研究」系列第二場演說──「去中國化思潮在日本:從本居宣長到福澤諭吉」。

藍弘岳首先說明日本接受、轉化中國思想的先決條件與發展歷程。從世界史視野出發,漢字文化圈自中原逐漸向外擴張,是東亞文明極為重要的發展過程。其中,日本因為屬於語序、語言類型不同於中華的泛歐亞語系,又因地理上與歐亞大陸隔海相望,造成日本接收中華文化勢必透過「渡來人」轉譯,從而產生新理解。六世紀日本接收漢字時,即誕生了一種不同於中華的文字系統──既可以漢字表義,同時亦可單純表音的「萬葉假名」。七至八世紀雖然隨著律令制建立使漢文大為流行,但隨後因律令制崩解、唐帝國衰亡與平片假名發明等因,使得日本漸漸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從「唐風時代」過渡至「國風時代」。

在上述發展脈絡下,十八世紀思想家本居宣長,認為日文受到來自中國的「漢意(Karagokoro)」汙染,應當找回屬於自身的「大和心(Yamatogokoro)」。為此,他致力於註解日本傳統史書《古事記》,希望從中發掘較少受到「漢意」汙染的上古天皇神聖語言。本居宣長為此與徂徠派的漢學家們發生論辯,並因而誕生出許多新學術思想。例如漢學家們認為,古代日文中缺乏禮、義等詞彙,說明了古代日本「無道」。但本居宣長認為,正是因為古代日本是人心美好的社會,因此不須以這些「道」來約束。他更進一步提及:儒家中商湯、文王、武王等「聖人」,其實是假「天命」統治人民的「惡人」,唯有單純傳道、未成為統治者的孔子是例外。

本居宣長產生了一套有別於日本漢學的「國學」知識體系,他認為人世間一切皆是「神道(Kaminomichi)」,也就是神定論。因此他認為人之所以作惡,是因為遭到「禍津日神」纏上,而非自我主觀意識決定,這也是為何經常「惡沒惡報」的原因。另外,他否認中華「天命靡常」觀,認為權力來源於「種」而非「德」。在他之後,平田篤胤則進一步建構了以日本為中心的世界觀,並將西方聖經故事與日本神話、中國典籍進行結合。可以說,本居宣長試圖在典籍中找大和心,而平田篤胤則直接建構了一個大和世界。

十九世紀思想家福澤諭吉,作為面對西力衝擊的維新知識人,提出了「脫亞入歐」構想,是繼本居宣長後主張「去中國化」的重要知識人。福澤諭吉受到進步史觀中啟蒙思想與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情況影響,現實地對日本提出針砭。他首先比較了中日兩國的政治形態,認為日本因為具有至尊與至強二元權威,相較中國較易迅速西化。同時,批判當時日人具「權力偏重」、缺少「愛國心」等缺點,認為苟欲發展就需要革除舊習、西化進步,唯有如此方可能維繫國家獨立自主。

本居宣長、福澤諭吉基於非常不同的主張而「去中國化」,前者在文化層面上極力恢復「大和心」,後者因現實主義考量在政治層面上主張革除傳統。然而,他們都深深影響近代日本民族主義與歷史發展。

講師介紹

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 – 藍弘岳

藍弘岳在臺灣與日本接受日語與思想史方面的教育,2008年獲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從思想文化交流 […]

相關影片

藍弘岳

十七世紀的世界、德川社會與日本漢學的展開

藍弘岳

面向海洋:幕末日本的世界想像與知識

全球史、帝國日本的知識與臺灣:従鄭成功到李仙得、竹越與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