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

第二屆

客座講座教授

陳熙遠

演講 供物與貢物──動員國家力量的鰣魚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陳熙遠論明清時代飲食史變遷

日期 : 2021-10-28 單位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羅家倫講堂10月22日舉行由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楊瑞

松主持,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熙遠主講「供物與貢物──動員

國家力量的鰣魚」,從一條鰣魚探索明清時代飲食史的變遷。

陳熙遠指出,鰣魚作為格「物」的文化史,屬迴游性魚種,每年

春夏之時溯江繁殖,復歸海洋。此魚多刺、惜鱗、腴脂、易腐。

最值得注視的是,它是江南方物與節物,乃為處身異地士人在夏

季時品嚐家鄉的美食,誠如陳寅恪(1890-1969)〈丁酉五日客

廣州作〉一詩中有「天涯節物鰣魚美」。

講者將討論焦點轉向清代罷貢政策及明代鰣貢制度的確立。其採

用倒敘方式,先詮釋滿清時期罷貢政策的曲折,其中遍及廢貢、

復貢、折價、豁免。再來闡述明代的鰣貢制度中,視為「奉先殿

的新獻供物」等。

明清鰣貢運送過程是如何呢?講者先應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數位工具,在當時地圖

上,為與會者呈現運送鰣魚的物流路線規劃。包括集貨、加工、

保鮮、巡守、修繕、運輸、配送等複雜的迢迢路程。更特別的

是,最上等的鮮鰣如「頭鰣」,由陸路運往北京,以供宗廟薦

新、皇帝玉食嘗鮮及分賜近臣;此外還有種種的「伴貢之物」。

陳熙遠最後以「一鰣之味,至關輕重」為結語,運送此魚需要動

員龐大的人力資源,以及交通配套設施,從中展現出政治文化的

意涵。在問答環節期間,有參與者問道為何選擇研究鰣魚?講者

則回答,主要是對物質文化的研究興趣,鰣魚作為節物、方物、

禮物等的文化象徵意涵,加上相關史料豐富翔實,並受國家重

視,旁及社會動員、民生、政治力量的課題。

本場演講精彩內容及先前各場系列演講,將上載至YOUTUBE

「政大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頻道,歡迎諸位撥冗觀聽,共享知識饗宴。接下來亦有各講座活動,敬請留意相

關訊息。

※「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其他場次:

10/29(五) 14:10-16:00 工作坊(三) 歷史研究的數位轉向──對碧落與黃泉裡的東西動手腳

詳細資訊及報名請點選此處

※王汎森院士系列講座「如何成為『我』、如何成為『我們』」場次:

11/22(一) 14:10-16:00 演講(一) 中國思想的傳統新時代

11/29(一) 14:10-16:00 演講(二) 清代學問的政治性

12/06(一) 14:10-16:00 演講(三) 什麼是政治?——嘉道咸時期的政書/政論

12/13(一) 14:10-16:00 工作坊(一) 晚清以來的「新治理術」

12/20(一) 14:10-16:00 工作坊(二) 近代的烏托邦衝動──附論「近代科學概念與政治」

12/27(一) 14:10-16:00 工作坊(三) 主義時代的來臨──從五四到後五四

詳細資訊及報名請點選此處

講師介紹

第二屆客座講座教授– 陳熙遠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聯合學程博士 【現職】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研究領域】清代歷史與檔案研究 【 […]

相關影片

陳熙遠

演講   陽節與陰節──節慶中的眾人、諸神與群鬼

陳熙遠

演講 聖人之學與眾人之學──從聖諭宣講到鄉約教化

陳熙遠

工作坊 歷史研究的數位轉向──對碧落與黃泉裡的東西動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