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1

第二屆

客座講座教授

李貞德

環遊世界的本草:當歸的文化史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李貞德談藥物、知識和人的文化交流史

日期 : 2021-10-06 單位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2021上半年受疫情阻擾,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一度暫緩。本學期首場講座10月1日再次邀請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李貞德,以「誰的中國史?性別反思及其他」為主題,於羅家倫講堂帶來一場共享知識的盛會,由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楊瑞松主持。李貞德老師先呼應前兩場演講的內容(4月30日,至高無上的父親:傳統禮法的建構挑戰與回應;5月7日,無所不在的母親:性別身體與醫療史),提及羅家倫所處五四時代,迎來醫療、性別史研究的特色,接著進入本場講題「環遊世界的本草:當歸的文化史」,帶我們跟著「當歸」遊走各地,穿梭各歷史時空中的物質文化與知識交流。

20世紀以來,在臺灣社會裡女人慣常服用當歸,做為養身補品,塑造女性成長「記憶中的味道」。由此值得探索當歸是如何成為「女人要藥」?

講者先從介紹中國史中的當歸談起,何以成了五四以後的「婦科靈藥」?古人視當歸為女人要藥的釋義,出自李時珍(1518-1593)《本草綱目》闡明婦女調血的效用。就傳統女性而言,娘家僅為「寄養」的家,唯有結婚生子後,當屬回到她們「真正」的家,意指夫家。最初當歸在歷史舞臺上的初露頭角時,本非婦人調血的功效,多用於止痛,如為曹操的日常治病藥物。隨醫學發展,「血」與女性的關係日趨密切,醫師以血來認識女人,便為更年期婦女服用的要藥。       

接著講者將目光擴至東亞諸國醫學交流,以日本、朝鮮的當歸為中心。中古日本與中國交流頻繁,遍及律令、佛教、醫療等領域。日本醫學界對當歸的認知,以古方派的吉益東洞(1702-1773)《藥徵》為主,然其書所示,不可概為治血的要藥。同樣地,在朝鮮的醫療發展上,也沒有把當歸視作女人要藥。換言之,當歸乃為日韓鄉藥,非血藥,並沒有性別化的婦女觀來認識女性。

近代中國對外交流中,當歸被德國人譽為調經良藥。德國在華海關官員夏德(Friedrich Hirth, 1845-1927),藉助貿易統計數字,反映當歸為出口歐洲的藥物之一。講者根據默克檔案(Merck Archive)所示,當歸是「西方世界此前不見的安全通經藥」,並透過默克藥廠生產藥品,分銷至全球各地。

從當歸作為性別文化全球史,可以發現本以為實證主義的課題,但事實上觀念改變會影響人們的看法,展現出藥物、知識和人的文化交流史。最後提問環節中,台下聽眾問道德國藥廠提煉當歸是現代科學,還是自然療法?講者詳細地回應,該藥廠以科學研發為宣傳策略,而本校歷史學系陳致宏老師,也以其專長德國史補充,此藥物的功效為科學產品等。

接下來還有多場講座,歡迎全校教職員工生踴躍報名,撥冗蒞臨。

「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其他場次:

10/08(五) 14:10-16:00 工作坊(二) 過去乃異邦:性別歷史研究及其他

10/18(一) 14:10-16:00 演講(七) 陽節與陰節──節慶中的眾人、諸神與群鬼

10/22(五) 14:10-16:00 演講(八) 供物與貢物──動員國家力量的鰣魚

10/25(一) 14:10-16:00 演講(九) 聖人之學與眾人之學──從聖諭宣講到鄉約教化

10/29(五) 14:10-16:00 工作坊(三) 歷史研究的數位轉向──對碧落與黃泉裡的東西動手腳

詳細資訊及報名請點選此處

講師介紹

第二屆客座講座教授 – 李貞德

【學歷】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職】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婦女史、性別與醫療、性別與法律 李貞 […]

相關影片

李貞德

至高無上的父親 傳統禮法的建構挑戰與回應

李貞德

無所不在的母親:性別身體與醫療史

李貞德

工作坊 過去乃異邦:性別歷史研究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