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第五屆

客座講座教授

朗宓榭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hilology in the I Ching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3月3日邀請到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朗宓榭(Michael Lackner)教授,舉行「Philology and Esotericism: Global from the Outset or Subject to Globalization?」系列第二場演講──「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hilology in the I Ching」。

首先,朗宓榭教授延續上週提出的語文學的全球性特徵,可見得東西方的語文學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細查語文學的意義,西方漢學界的語文學家已經有相當豐富得成果,但對於易經中超越文本的隱喻、符號,還有值得考察的空間。

接著,朗宓榭教授介紹與文學的研究方法。19世紀德國學者建立現代語文學的基礎,將語文學大致分為詞之語文學和物之語文學,前者關注文本的詞彙、語法,嘗試還原文本的原始型態;後者則超越文本本身,探索文本外的歷史、文化背景,探討文本的意義。兩種方法皆提供對文本解讀的不同視角。

這兩種方法有各自的擁護者,形成「赫爾曼與伯克之爭」,物之語文學批評詞之語文學容易忽視歷史和文化語境。儘管如此,朗宓榭教授認為兩者有結合的可能性,例如手稿的數字化能夠對文本進行詳細分析,又能兼顧在廣泛文化背景下解讀。

再來,以王陽明於1506年被囚期間所作的《讀易》為例,透過詞之語文學和物之語文學的方法加以詮釋,探討這首詩蘊含著雙重層次的訊息:一方面是基於文本的解讀,另一方面則植根於卦象的象徵意涵。透過深入分析,朗宓榭教授揭示了這部哲學作品所傳達的深層意義。

另一方面,朗宓榭也對張載的《正蒙》進行類似的分析。透過文本詮釋張載對《易經》的研究,提供理解卦象隱藏意涵的途徑。呈現結合文本分析與視覺輔助,藉此能夠深化對這些古代經典的理解。朗宓榭認為張載之所以選擇這些卦象的原因在於將文本作為訓估工具,能夠運用不同文本對卦象進行分析,表現傳統儒家對經典權威的重視。此外,朗宓榭還推測張載在《正蒙》文本中並沒有離卦,而在首末均有坎卦的原因,張載可能藉由省略和強調來呈現離卦和坎卦的重要性,隱喻著張在對光明的重視。這樣的情況可能有兩種詮釋視角,樂觀的解釋,光雖未顯現在當代王朝,但體現在自身的內心;而悲觀的解釋,這個時代實現啟蒙的可能性相當渺茫。

通過上述案例,朗宓榭認為語文學方法還可以運用在其他文本的研究。

在提問與討論階段,第一位提問者希望對王陽明與張載寫作時的心理狀態做出補充,朗宓榭回應兩者寫作時的所處環境相當衰落,一定程度上影響文本所呈現的心理狀態。第二位提問者提問士人與一般人在占卜中對《易經》的詮釋差異,朗宓榭認為王陽明會將心學與周易互相融合,用《周易》來發展心學。第三位提問者詢問張載為何選擇這些卦象來詮釋《易經》,以及關於朗宓榭教授如何解讀對王弼對《易經》的詮釋,朗宓榭回應自己較偏好朱熹將哲學與占卜相結合的詮釋,至於卦象選擇的問題,朗宓榭認為這些讀書人運用這些卦象均有其意義,可能與莊子的道有關。接著提問者又問朗宓榭為何對《易經》感興趣?朗宓榭認為在西方哲學研究專注於哲學研究,少關注《易經》研究,因此希望打破研究限制,對易經做更深入的研究。第五個問題術數學研究對易經的不同詮釋,如何打破各領域之間的隔閡,朗宓榭回應各領域的隔閡還是很深,尤其西方漢學家對迷信、宗教的研究排斥導致這樣的隔閡,而梁啟超對迷信重新定義、排斥邪教,有維護政權的考量,朗宓榭認為各學科間還需要互相合作。第六個問題者提問張載《正蒙》篇獨缺離卦的情況是否能解釋成延伸出第九個卦象,朗宓榭回應自己的詮釋比較傳統,較注重真理對卦象詮釋的影響。第七個問題是關於西方如何研究卍易的理解,朗宓榭回應德國、以色列學界對卍易有研究,卍字有包含末世的涵義。第八個提問關於語文學來研究《周易》的發展脈絡,朗宓榭的定義排除語文學較晚進的定義,並且認為與文學的發展還是要回歸到對文本的詮釋。

講師介紹

第五屆客座講座教授 – 朗宓榭 Michael Lackner

國籍: 德國 研究領域: 宋明理學、中西文化交流史國政 治思想史 現職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系講座教授 […]

相關影片

朗宓榭

The Evolution of Philology: Its Scope, Concepts, Functions, and Globalization

朗宓榭

Global Study of the Analects —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ies of the Analects in European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