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第五屆

客座講座教授

朗宓榭

The Evolution of Philology: Its Scope, Concepts, Functions, and Globalization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2月24日邀請到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朗宓榭(Michael Lackner)教授,舉行「Philology and Esotericism: Global from the Outset or Subject to Globalization?」系列講座。朗宓榭將在演講中開展並比較語文學與神秘主義在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並探討它們全球化的過程。

第一場演講以「The Evolution of Philology: Its Scope, Concepts, Functions, and Globalization」為題,探討語文學的性質與意義。

首先,朗宓榭提出語文學與神秘主義兩者看似無關,前者是針對文本的學術研究,後者則是世界觀的各種詮釋,被認為具有反科學的傾向,背離嚴格意義上的自然科學,然而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兩者具備共同的特徵。

相較於語文學在語言學與文學批評方面有全球化的研究,對神祕主義不僅難以進行學術定義,其發展在全球各地的發展也不盡相同,然而由於現今包括風水概念等非歐洲地區的神祕主義在歐洲逐漸廣泛傳播,促使我們思考神祕主義是否具備全球性特徵的問題。

如今受全球化的影響,東亞文化在歐洲廣泛傳播,然而該如何詮釋全球化現象,也成為學界需要面對的課題。法蘭索瓦·朱利安指出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混淆統一性和普遍性的危險正在增加。普遍性、統一性和共同性其實是看似相同,卻又必須加以區分的概念。統一的概念不像普遍性那樣源自於理性,而是源自於生產:它只是標準和刻板印象。這不是出於必要性,而是出於便利。

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語文學也展現其全球化特徵,其全球化特徵又受限於語言和民族傳統。

接著,朗宓榭以具體案例說明語文學的全球化的特徵。全球化語文學的特徵一方面表現於語文學研究的趨勢方面,歐洲學者的研究課題並不局限於歐洲文獻的研究。另一方面,語文學本身就有跨越時空的共同性,講者以羅倫佐·瓦拉的研究為例,瓦拉藉由歷史文本分析的方法質疑「君士坦丁贈與」的真實性,藉此在文藝復興時代挑戰教會的權威。另一方面,歐陽修的《易童子問》同樣採用歷史文本分析的方法質疑傳統儒學對《易經》的解釋。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懷疑在語文學中具有全球性的特徵。

全球化特徵也表現在隱喻的使用方面,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哲學著作中採用生動的意像來描繪其情感並解釋其概念。而文藝復興時期的伊拉斯莫斯也在作品中以動物的形象比喻人物,南宋陳騤更在《文則》中提出比喻十法,針對譬喻的寫作,包括直喻、隱喻、類喻等方法進行分析,這些對譬喻的分析方式也同樣可見於亞里士多德的著作。

文法在不同語言文化的作用與意義不同,中文看似沒有嚴謹的文法,但朗宓榭以圖解為例,13世紀的阿奎納在《本體論圖》採用橫式圖解,利瑪竇的《天主實義》、王柏的《研幾圖》則採用直式的圖解,從圖解的組織方式可以看出中西文法的共同性,這樣的共同性當然也呼應在譬喻的應用方面。

最後,朗宓榭以標點為例來說明全球性的特徵,句讀在傳統經學的作用在於斷句。而16世紀威廉·布洛克採用的標點符號,其作用與句讀有驚人的相似性。

在提問階段,第一位提問者針對陳騤的《文則》提出陳騤對於隱喻方法的評價如何?朗宓榭回應道自己並未在《文則》中看到陳騤對隱喻的評論,陳騤僅在《文則》中呈現與其他譬喻方法的差異,不過亞里士多德和伊拉斯謨斯就在作品中明確的批評隱喻的寫作手法。第二位提問者提出為何朗宓榭特別關注於文本之間的共同性?另外,朗宓榭如何面對神祕主義研究中的語言障礙,又或者西方神祕主義在宗教方面較重視信仰,而非重視與語言密切相關的原因,因此能擺脫語言障礙的問題?朗宓榭回應本演講的重點在於介紹全球化特徵,至於語言在神祕主義的作用,朗宓榭認為講道是傳統宗教的重要元素,而這些講道和翻譯經典的教士也同時具備使用拉丁文和方言的語言能力。第三位提問者提出兩個問題,其一為程一、朱熹如何運用圖解?朗宓榭回應這些圖解能夠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程朱理學的概念,然而明清的理學家傾向於自行解讀經文,擺脫圖解對經文解釋的限制,其二為在歐洲文本普遍具有一神教概念的情況下,全球化研究者如何面對東亞文本缺乏一神教概念的現象?朗宓榭回應道即便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在面對如老子、莊子等非基督教經典時,也不需要去以信條的標準來質疑這些文本的存在性。

講師介紹

第五屆客座講座教授 – 朗宓榭 Michael Lackner

國籍: 德國 研究領域: 宋明理學、中西文化交流史國政 治思想史 現職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系講座教授 […]

相關影片

朗宓榭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hilology in the I Ching

朗宓榭

Global Study of the Analects —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ies of the Analects in European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