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第二屆

客座講座教授

李孝悌

明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與宗教世界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中國社會文化史工作坊 李孝悌論士大夫日常

日期 : 2021-04-27 單位 : 文學院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4月23日邀請本屆客座講座教授、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李孝悌,以「明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世界」為題,進行第四場「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本場由文學院副院長暨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楊瑞松主持。

李孝悌首發以法國年鑑學派(École des Annales)倡導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方法,帶出講題「日常生活」的緣起。接著,描繪明中期以來隨白銀流入,經濟騰飛,百姓豐衣足食,不僅見於江南一帶,也遍及華北各地,蔚成社會富庶的時代背景,足以讓士人把「生活」置於日常的首位,繼而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的演變。講者以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一書為例,說明當時中、下級官員的富裕程度;又舉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場」為例,說明工場的存在徹底改變工人的勞動與生產方式,亦改變社會結構。

  

士大夫的日常究竟是單純的奢華、抑或濁世消磨?儘管國亡在即,仕宦階級和士大夫仍把生活享受置於首位。實際上其刻意構建新的美學──一種優「雅」的生活文化,且以此自我標榜,對抗世「俗」的世界,試圖以新的生活美學來參與社會文化的競爭,藉此確認其社會地位,證明其存在的優越性。

  

更重要的是明末士大夫將人生變成「享樂」的先決條件,有賴於「時間」和「空間」。時間上有別於仕途亨通的社會性需求,脫離大眾的生活節奏,奔向追逐閒雅的時間;空間上隱居故鄉,經營園林。講者以冒襄(1611-1693)為例,明亡後退隱至江北故鄉「水繪園」中,重建昔日的江南風雅,度過半生的「遺民」生涯。藉由營建廣闊的水繪園,不斷製造往昔南京的生活時光,構築一個集園亭、聲伎之盛的世外桃源。

  

李孝悌在演說期間多次提及史學泰斗余英時和王汎森、王鴻泰、巫仁恕等傑出學人的研究作品,展現此主題具備時代性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講者分享過去研究的經驗,談及田野調查的重要性。他認為不論歷史或文學研究,均有展開實地研究之必要,藉以體驗各地的歷史文化底蘊。演講最末聽眾提問踴躍,講者在答覆晚明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否有延續性時認為,晚明是一個「解放」的時代,形成士大夫「擁有嚮往優雅」的環境,享受生活的品味,而此種社會文化形態,在清朝統治後,一瞬而變。

※「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其他場次:

4/30(五) 14:10-16:00 演 講(四) 至高無上的父親:傳統禮法的建構、挑戰與回應

5/07(五) 14:10-16:00 演 講(五) 無所不在的母親:性別、身體與醫療史

5/14(五) 14:10-16:00 演 講(六) 環遊世界的本草:當歸的文化史

5/21(五) 14:10-16:00 工作坊(二) 過去乃異邦:性別歷史研究及其他

5/28(五) 14:10-16:00 演 講(七) 童乩的世界

6/04(五) 14:10-16:00 演 講(八) 檳榔的履歷

6/11(五) 14:10-16:00 演 講(九) 祝由的演化

6/18(五) 14:10-16:00 工作坊(三) 如何認識中國?

詳細資訊及報名請點選此處

講師介紹

第二屆客座講座教授– 李孝悌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委員會博士【現職】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研究領域】明清社會文化史【個人著作 […]

相關影片

李孝悌

中國的戲曲演出─明清到20世紀

李孝悌

美國的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論

李孝悌

上海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