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1 月 22 日 ~ 2022 年 12 月 09 日

第三屆

國立政治大學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

講師名單

講座教授

王汎森

客座講座教授

包弼德

客座講座教授

歐立德

如何成為「我」、如何成為「我們」─中國近世思潮及其政治意涵

王汎森院士系列講座

 本系列演講主要是探討宋以下到民國時期的六次思潮的轉變,並附帶提到在這幾次思潮中,對「我」及「我們」的設想有何變化。「我」及「我們」包含甚廣,但本系列演講希望關注如下問題:

一、「我」與「我們」的定義一直在變,如宋明理學中對「我」與「我們」,新文化運動對「我」與「我們」,黨國時代對「我」與「我們」的看法皆不同,且都產生了極為重大影響。

二、在這些思潮中,如何構想「我」與「我們」在一起的方式?

三、「我們」包括哪些人,其包括的範圍一直在變,這個問題到今天台灣也仍然是一個受到關注的問題。

在傳統中國,「政」往往隨「學」、「思」而變,本系列演講是以近世思潮的六個變化為主,以其中的政治意涵為輔,來看近世政治思維的演變。

王汎森

演講(一) 中國思想的傳統新時代

王汎森

演講(二) 清代學問的政治性

王汎森

演講(三) 什麼是政治?——嘉道咸時期的政書/政論

王汎森

工作坊(一) 晚清以來的「新治理術」

王汎森

工作坊(二) 近代的烏托邦衝動──附論「近代科學概念與政治」

王汎森

工作坊(三) 主義時代的來臨──從五四到後五四

於世界中探尋自我:政治(politics)而已? 系列講座

包弼德 (Peter K. Bol)|客座講座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教授

2021年,我們有幸邀請到王汎森院士成為第三屆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主持人,並舉辦「如何成為『我』、如何成為「我們」─中國近世思潮及其政治意涵」系列講座,2022年邀請到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第三屆客座講座教授包弼德 (Peter K. Bol)教授演講,延續並開展王汎森院士之講題。

包弼德

一種思想史方法論(十一至十七世紀)

包弼德

經世之學:無關政治(politics)?

包弼德

政治而已?為政(governing)的道德與文化面向

包弼德

工作坊:問題、盲點、方法

所有影片

依照演講時間先後排序

王汎森

演講(一) 中國思想的傳統新時代

王汎森

演講(二) 清代學問的政治性

王汎森

演講(三) 什麼是政治?——嘉道咸時期的政書/政論

王汎森

工作坊(一) 晚清以來的「新治理術」

王汎森

工作坊(二) 近代的烏托邦衝動──附論「近代科學概念與政治」

王汎森

工作坊(三) 主義時代的來臨──從五四到後五四

包弼德

一種思想史方法論(十一至十七世紀)

包弼德

經世之學:無關政治(politics)?

包弼德

政治而已?為政(governing)的道德與文化面向

包弼德

工作坊:問題、盲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