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第四屆

客座講座教授

藍弘岳

十七世紀的世界、德川社會與日本漢學的展開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榮幸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藍弘岳擔任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並展開「全球史與日本思想史研究」系列演說。藍弘岳是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其研究領域為日本思想史、東亞思想文化交流史。首場演說於10月30日由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林遠澤主持,以「十七世紀的世界、德川社會與日本漢學的展開」為題開講。

藍弘岳首先說明「漢學」一詞在日本思想史中的定義,並回溯其在日本學界研究脈絡。與國際學界將漢學界定為「中國學(Sinology)」不同的是,在日本「漢学(Kangaku)」是與「國學」(和學)、蘭學(洋學)相對的學問,其內容以日本化儒學為主。有時「國學」也被視為漢學一支。自丸山真男、平石直昭、渡邊浩等學者以來,日本思想史學界便試圖解決儒學如何於日本在地化,以及影響日本近代化的歷程。黑住真、末木文美士、前田勉等學者則進一步探究儒學與佛學、蘭學在日融合過程。而藍弘岳則試圖以全球史視野出發,對十七世紀德川社會與漢學間的關係進行探究。

藍弘岳認為十七世紀東亞地區五件大事,促成德川時代漢學發展的大背景。首先,豐臣秀吉征伐朝鮮失敗,使得日本從島國發展為大陸國的野心暫時受到抑制。和平時代到來與新的東亞秩序,使得日本不得不學習漢文維繫外交。以姜沆為代表的朝鮮儒者,也因戰事進入日本,因而傳入性理之學。其次,明清政權的交替,不但使大量明朝遺民進入日本,也帶來大批漢籍。「華夷變態」的發展亦使日本產生新的中華中心觀。再者,鄭成功驅逐荷蘭、而後鄭氏政權又覆亡於清。使得歐洲勢力暫時退出遠東,中日之間海權競爭關係減弱,新興「長崎貿易體制」建立,成為日本對外學習知識的重要管道。然後,英荷等新教歐洲國家取代西葡等舊教國家的國際勢力,使得日本知識人在施行禁教國策的幕府政權下,能較穩定地獲取西學。最後,俄羅斯東擴則使日本重構其世界觀,也建立了最早的海防論。

在上述背景下,德川社會知識有了多方來源,也漸漸構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而,儒者在封建制的武家社會下,並不如中、朝科第社會中那樣享有崇高地位。沒有科舉晉身管道,儒者純粹為成聖賢、興趣、培養教養等原因學習,頂多具有為藩主撰公文、進行外交等實用性。雖然儒者不因科舉受社會重視,但也因此少了束縛,得以有三浦梅園的實用派、荻生徂徠的古學派等各種發展。

此外,不同於中國的知識環境,讓德川社會產生出許多異於中華的儒學理解。例如:武家封建中「家社會」觀念,使日本儒學發展出有別於中華「忠孝兩全」的「忠孝一致」觀。而語言則是另一個產生重大影響之因素,日人透過訓點、訓讀、候文等方式理解儒家經典,而在不同訓法中發生知識轉譯與重構。所以荻生徂徠批判這種透過和文學習的「和習」,將使學問「不純中華」。然而,「和習」法卻深深影響近代日本漢學發展,舉凡1890年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堺利彥以孟子解讀社會主義、山縣有朋與乃木希典在旅順戰役間的通信,皆可見到「和習」的影子。

講師介紹

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 – 藍弘岳

藍弘岳在臺灣與日本接受日語與思想史方面的教育,2008年獲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從思想文化交流 […]

相關影片

藍弘岳

去中國化思潮在日本:從本居宣長到福澤諭吉

藍弘岳

面向海洋:幕末日本的世界想像與知識

全球史、帝國日本的知識與臺灣:従鄭成功到李仙得、竹越與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