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

第一屆

客座講座教授

黃英哲

「盡可能的微力,作些澆花的工作」: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臺灣研究的繼承與挪用(之二)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黃英哲論講戰後臺灣文化知識份子

日期 : 2022-05-25 單位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訊】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5月3日舉辦線上「分裂‧漂泊時代兩岸知識份子的困境」系列講座。由客座講座教授、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暨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黃英哲主講、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楊瑞松主持。先提及過往討論這段史事,參半談論「悲劇性歷史現象」,鮮少關注文化、知識界的合作交流,以及日本因素的作用。是次講者黃英哲教授,承接首場演講戰後臺灣文化知識份子的主題,展開更深入剖析「『盡可能的微力,作些澆花的工作』: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臺灣研究的繼承與挪用(二)」的講題探討。

首先,從楊雲萍(1906-2000)向陳儀(1883-1950)的辭職函談起。信中反映徐氏對「二二八事件」起因的看法。略約同時,中央政府當局頓然撒廢臺灣省編譯館,其時館長許壽裳(1883-1948)在日記寫下感受,提及許多編譯書冊尚未完成。接著,講者帶出二二八事件前,編譯館在臺灣研究組的研究概貌,舉要如《琉球亡國實錄》、《過去日人在臺灣之科學活動及成績》、《癥疾特論》、《臺灣昆蟲誌》、《高山族語言集成》、《臺灣民俗研究》等。另開辦《臺灣學報》,發表諸多文章,包括楊雲萍的〈臺灣書志考〉,在首期許壽裳的發刊辭中,以「研究臺灣,發揚學術」為旨趣。足見知識人對臺灣「文化重建」的耕耘成果。

其次,編譯館解散後,臺灣研究組工作人員何去何從?許壽裳任臺灣大學中文系首任主任,除了授課外,系內還設立古代文學、中國學、文字學、語音學、近代文學五個研究室,鑽研中國文化的研究。此外,為配合推行國語運動,會同系上教師,「統一臺大全校的大一國語文教材」,以《大學國語文選》與《大學國文選》為主。至於楊雲萍方面,任教於臺大歷史系,是戰後首位於高等學院開設臺灣史課程的人,繼續潛心臺灣史研究,作育菁莪。再者,講者黃英哲指出,戰後臺灣的文化知識界,一方面承繼日本明治以來重視翻譯的學術資產,另一方面,繼承、整合、挪用民國以來的學術成果。尤有進者,楊雲萍、許壽裳、陳儀三位知識份子,富有明治文化的理想主義、世界性眼光。最後,當前在臺灣學建構時,臺灣觀點的漢學也不容小覷。黃英哲即讚揚本校獨具世界性、理念性的眼光,推動臺灣的漢學研究發展。

在問答環節期間,線上觀眾踴躍發問,其中聽眾問道楊雲萍、許壽裳的合作關係,是中國認同?還是臺灣認同以及林獻堂(1881-1956)的漢詩創作心態諸問題。講者仔細回應,楊雲萍、許壽裳、林獻堂共通點是「漢民族意識」,其間楊雲萍的「延續明鄭」(1628-1683),非繼承「中國」,而是特殊的開創性看法。

講師介紹

第一屆客座講座教授 – 黃英哲

姓名:黃英哲 研究專長:臺灣史、殖民主義、東亞殖民地文學 小傳: 黃英哲,男,籍貫臺灣嘉義,1956年出生於臺 […]

相關影片

黃英哲

「盡可能的微力,作些澆花的工作」: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臺灣研究的繼承與挪用(之一)

黃英哲

「這個國家非垮不可」:楊基振的困境兼論台灣知識份子的「凱特曼」(Ketman)現象

黃英哲

工作坊:臺灣歷史危機時刻下的幾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