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第一屆

客座講座教授

石井剛

在天地相接之處:從近年來中國「天下」討論看「文」的意義

前幾年,中國學界掀起了有關「天下」概念的討論,其影響波及海外。討論的核心應該是趙汀陽的「天下體系」論述。這是一套很嚴謹的哲學討論,深刻反思現代政治哲學以及其建構的國際秩序。其中最重要的論點之一是對他者問題的處理方式。在本次講座,從對趙汀陽相關論述的整理和分析開始,試圖對「天下」討論中的他者問題提供另一個視角,從而進一步闡發「文」觀念所隱含的潛力。

若「文」象徵著人類感知世界過程,那麼「書寫」更代表著人的靈魂。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3月7日,於達賢圖書館舉行第一屆客座石井剛教授「危機時刻的知識分子」系列講座,今日第二場以「書寫實踐與靈魂的哲學-章太炎對清代漢學的繼承與『莊子』研究」為題,承接第一場「文」的詮釋,進一步闡釋書寫之於章太炎,甚至是人類的意義。

石井剛教授借用日本著名學者高橋哲哉,於1995年提出「記憶倫理學」,引用於書寫為「書寫倫理學」。說明書寫可以記錄許多事情,成為跨越時空的記憶,且書寫常夾帶當時人們的靈魂,因此書寫也是件恐怖的事。蘇格拉底也曾以「寫在靈魂上的語言」說明,書寫是重要的事。

隨後,將重點放到清代漢學,教授說明章太炎不同梁啟超,對考據學持批判態度,而認為這是「學隱」、「朝隱」的表現,意即此雖出自政局下的不得不然,但仍為往後學術奠基。章太炎雖繼承漢學傳統,但仍傾向魏源經世致用的一面,認為若為學消極則無法立世。對此,石井教授則補充,這就是書寫之於讀者,不同時代,不同身分,在各自閱讀時產生不同的作用關係。

最後則提到章太炎之於莊子的研究,將《莊子.齊物論》等篇結合佛學之輪迴說進行詮釋,而為《齊物論釋定本》。說明人生與其以輪迴為懊惱,不如以此為遣憂,成為生活裡對已失去的寄託。

講師介紹

第一屆客座講座教授 – 石井剛 Tsuyoshi Ishii

石井剛 (Tsuyoshi Ishii),1968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現任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 […]

相關影片

石井剛

「文」作為中國文史哲的整合觀念:孔子「文不在茲乎」和武田泰淳的文化反思

石井剛

書寫實踐與靈魂的哲學:章太炎對清代漢學的繼承與『莊子』研究

石井剛

工作坊:我們的「危機」與「文」的希望:以『莊子·人間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