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第二屆

講座教授

杜正勝

系列演講(⼀):⼤歷史的中國速寫—中國歷史的骨架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中研院院士杜正勝談重新認識中國 籲「還給中國不同時期的真面目」

【校訊記者劉文琳報導】

第二屆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今年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擔任講座主持人,10月29日於舜文大講堂以「大歷史的中國速寫—中國歷史的骨架」為主題進行演說。杜正勝在第一場演講中,提綱挈領帶聽眾了解中國歷史的脈絡,分享了一場豐盛的歷史文化饗宴。他表示:「2020年是世界覺醒的一年,也是世界要重新認識中國的一年。」

講座開始前,校長郭明政除了感謝中研院對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的愛護,也感謝各界的大力支持,給予學校足夠的能量推動有意義的事情。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主任、文學院副院長楊瑞松在開場介紹時特別提到:「杜院士致力於學術研究,對臺灣歷史教育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不僅出版許多權威性的著作,又是國內社會史的重要推手。」

演講一開始,杜正勝先解釋主題的發想:「很榮幸,政大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邀請我來主持演講,但要在六、七十分鐘內講完中國歷史,該從何講起?『認識』,是我們探索知識的一個過程,『重新認識』,則是學術研究的普遍常態。2020年是世界覺醒的一年,也是世界要重新認識中國的一年,我們就來一起重新認識中國。」

杜正勝從地理空間談起,「中國如何成為今天的中國?」提到中國疆域範圍,他引述復旦大學譚其驤教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看法,指出:「不能以今日中國的空間範圍限定我們對歷史上『中國』範圍的認識。」杜正勝也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而我的態度是,還給中國不同時期的真面目。」從他神采奕奕、旁徵博引地講述歷史,不難看出杜正勝院士對歷史的熱愛以及學問的淵博。

他強調,當前的世界局勢和歷史都有或深或淺的關係,但系列講座並非要討論現實的政治問題,而是要從歷史學者的角度出發,嘗試透過不同時空中的變遷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骨架,探討中國根深柢固的天下中心觀,並試圖從文化的面向掌握當代的中國如何看待世界,又為什麼會這麼看待世界的歷史脈絡。最後,他則以「古典成為基因,傳統反映現象」做為總結,期盼透過鑑往知來,和聽眾們一起思考如何重新認識中國。

後續杜正勝將以「重新認識中國」為架構,於11月20日及12月4日舜文大講堂進行其他兩場系列演講。期間穿插三場講座工作坊,分別於10月30日達賢講堂(達賢圖書館8樓)、11月27日行政大樓第二會議室(行政大樓7樓)、以及12月11日羅家倫講堂(達賢圖書館7樓)舉行。

講師介紹

第二屆講座教授主持人 – 杜正勝院士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第二任講座主持人為杜正勝院士。杜正勝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部長,目前為國立成功大學歷 […]

相關影片

杜正勝

講座工作坊(一):百年來的台灣史學

杜正勝

系列演講(二):中國歷史的表層與內裡—什麼是「中國人」?什麼是「中國文化」?

杜正勝

講座工作坊(二):物怪的心態史和文化史研究

杜正勝

系列演講(三):海國觀點的世界秩序

杜正勝

講座工作坊(三):Past & Present—亦古亦今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