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第四屆

客座講座教授

藍弘岳

面向海洋:幕末日本的世界想像與知識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11月6日,展開「全球史與日本思想史研究」系列第三場講座──「面向海洋:幕末日本的世界想像與知識」。本講座由校長李蔡彥開場,講座辦公室主任林遠澤主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暨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藍弘岳主講。

李蔡彥強調,政治大學在各項學術領域中擁有傑出表現,特別在「經典與古代史」(Classics and Ancient History)方面獲得QS全球大學學科排名高度肯定。本校2019年成立「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以來,邀請國際各大漢學學者至政大講學,透過講座、出版與網路使國際漢學聚焦政大,政大漢學走出國際。今天很榮幸邀請藍弘岳教授透過比較史研究,帶領本校師生探究幕末時期日本的世界想像。

講者藍弘岳首先從世界史視角出發,說明幕末日本所面臨局勢變化。16世紀以前,東亞擁有自己的國際秩序,那便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朱印船貿易體系。但隨著西方人來到東亞,帶來了以白銀交易的大帆船貿易秩序。面對頭一次時局變遷,日本有了自己抵抗、回應與模仿,其中以豐臣秀吉征伐朝鮮半島、招諭臺灣「高山國」所透露出征服世界的野心為最。

到了江戶時代,雖然幕府施行「禁教、鎖國」的國策。然而,日本實際上並未中斷與外界聯繫,一定程度的外貿、國交仍不斷進行。例如:李氏朝鮮、琉球王國皆定期派遣使節至江戶(今東京)朝賀。荷蘭商館與幕府往來,更為日本知識分子帶來當時被稱作「蘭學」的西方知識。而蘭學在語學、醫學與地理學三方面影響最深。在上述情形下,日本接受來自各方的知識體系,並試圖吸收、修正、整合。在地理學方面,他們吸收了由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傳入東亞的繪圖模式、佛教以印度為中心的視角、中國的漢文典籍,漸漸產生如《和漢三才圖繪》一書般的折衷理解。該書融入了西方對海洋的認識,卻又將其「修正」縮小;並且仍以佛學「三國論」來分析世界,卻也加上新的補充。

18至19世紀,日本又一次受到外來力量衝擊,這一次威脅主要來自俄國。匈牙利貴族貝尼奧斯基(Maurice Benyowsky)是第一個對日本提出俄國威脅論的人,而日本學者林子平則在他的意見上發展出「海國」觀,使日本知識人開始脫離陸地本位的思維模式。隨著18世紀俄國勢力逼近蝦夷地(今北海道),這種重視海防的觀點逐漸受到重視,來自西方的地理知識也受知識分子們重視與再認識,建立了接近現代的地理觀、世界局勢學問。

傳統的漢學家們對此提出新的想法,如:會澤正志齋在《新論》一書中結合了陰陽五行、日本神話與對世界局勢的認識,提出保衛萬世一系神國日本的觀點,其觀點也同時影響竹尾正胤等人。而古賀侗庵則在《海國臆測》一書中,將來自陸地的俄國、來自海上的英國列為主要防範對象,並指出過去日人所最為憂慮的基督宗教已不再是西力最大威脅,西方人的「法(國際法秩序)」與「兵(軍事力量)」才是日本應當留意的事物。古賀侗庵更進一步認為日本應當界定自己既是「海國」亦為「武國」,唯有向外發展進取、佔領周遭土地方能保全。吉田松陰在其影響下提出:日本應當先征伐朝鮮、北進滿洲、南收臺灣、呂宋的戰略構想,大大影響之後日本國策發展方向。

講師介紹

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 – 藍弘岳

藍弘岳在臺灣與日本接受日語與思想史方面的教育,2008年獲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從思想文化交流 […]

相關影片

藍弘岳

十七世紀的世界、德川社會與日本漢學的展開

藍弘岳

去中國化思潮在日本:從本居宣長到福澤諭吉

全球史、帝國日本的知識與臺灣:従鄭成功到李仙得、竹越與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