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第四屆

講座教授

Kiri Paramore

Democracy (I) – Early Modern Japan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3月28日,展開「東亞政治思想中歷史的政治:全球史方法與儒學史」(The Politics of History in East Asian Political Thought:Global Historical Method and Histories of Confucianism)系列第三場演說——「民主:近世日本」(Democracy: Early Modern Japan)。由校長李蔡彥與講座辦公室主任林遠澤共同開場,本校哲學系馬愷之副教授主持,愛爾蘭國立大學Kiri Paramore教授主講。

李蔡彥校長表示,近年來漢學受到國際學界重視。今年台大成立「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本校將與其攜手,使學術發展有助於國家。本年度在講座主持人渡邊浩教授主導下,已舉辦多場儒學講座,今日則十分榮幸邀請Paramore教授透過全球史研究法,重新檢視儒學。隨後,李校長代表本校向Paramore教授頒贈講座證書。

主講人Paramore教授首先感謝本年度主持人渡邊浩與本校共同邀請,並盛讚政大校園之美,指南校區達賢圖書館尤其令他印象深刻。而今天的演講,Paramore教授則從他曾參與撰著的《劍橋民主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Democracy)出發,探討民主在近世日本發展歷程。然而,若要以劍橋史學派「普世史」的方法探尋,該當如何定義「民主」?畢竟在人類發展歷程中,民主制度並不具普遍性。Paramore教授認為,制度不過是方法,重要的是自由、平等、競爭這些精神。以此種角度觀察,儒學中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民治思想便是觀察重點。

近世日本是如何走向民主?19世紀日本學界認為,武士時代建構了日本敢於競爭的「國民性」,加速民主化進程。福澤諭吉主張,由於武家爭鬥將天皇與政權分離,實力者間可自由競爭政權,從而使日本擺脫強化帝制的儒學結構。津田左右吉也說,相較儒家建立的君臣倫理是由上而下的,武家爭鬥使日本產生社會結構橫向發展與民眾化等現象,加速平等化與競爭性。

然而真實的歷史發展真是如此?日本是擺脫儒學方能快速民主化?Paramore教授認為恰恰相反。自中世紀(1200-1600CE)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執政下,日本武家雖有過彼此軍事對抗,然而整個國家政權卻是日益趨於穩定。在史稱「一向一揆」的多次農民起義失敗後,武家政權統治力更走向巔峰。到了近世(1600-1800CE),江戶幕府治下城市化、文明化、和平化發展與儒學大量吸收,才是使近世日本擁有「民主體質」的原因。

首先,隨著統治趨於穩定、戰事減少,武士們開始反思自己作為士、農、工、商四民中唯一不從事經濟活動者,應當發揮何種作用?此時中國儒家士大夫成為他們借鑑對象,發展出「武士道」精神,認為自己具有「保民」義務。其次,隨著經濟發展,從商的「町人」階級出現,並漸漸與武士平起平坐,甚至在經濟層面上擁有更大決定力量,平等觀念也逐漸成熟。最後,在程朱理學影響下,古賀精里等儒者宣傳程顥鼓吹統治者「興言路」的主張也深具影響力。如1780年代天明大飢荒發生時,武士便與平民菁英合作共同對幕府施壓。又比如,江戶時代有人改寫儒家經典《大學》為《大惡》,並廣為張貼,用以針砭時弊。此外,隨著「寺子屋」廣設,儒學滲透民間,這種「民治」思想也有了廣泛社會基礎。

綜上,Paramore教授主張,如果說近世日本具有「民主體質」,那便是在江戶幕府後期,隨著政權穩定、經濟發展與儒學滲透,使得武士與平民地位日趨平等,「保民」、「興言路」等儒家民治思想廣泛發展所致。主持人馬愷之副教授認為,Paramore教授的研究不僅僅使用全球史這一新穎方法,更具向西方學界交流儒學的現實意義。隨後在場學人就儒學與民主、歷史發展中的新社會需求、佛教與日本平等觀發展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講師介紹

第四屆客座講座教授 – Kiri Paramore

Kiri Paramore 是愛爾蘭國立大學科克大學亞洲研究教授。他的最新著作《日本儒學:文化史》(劍橋大學出 […]

相關影片

Kiri Paramore

History I – Global Methods and Transnational History

Kiri Paramore

History II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Through a Global Historical Lens

Kiri Paramore

Democracy (II) – Workshop